close

http://overinfinityresearch.blogspot.tw/2008/05/ubuntu-804.html

Ubuntu 指令、圖示、鍵盤控制光碟機開關

這篇算是寫給一般使用者的Ubuntu無用知識,不是必要的,但也許可以為我們在使用Ubuntu的時候多一點樂趣XD

美 美的蘋果電腦Mac鍵盤上都會有一顆光碟退片鍵,也可以在圖形介面上加入退片圖示。固然是因為Mac的光碟機上沒有退出按鈕,不過最主要的,也許是因為設 計師覺得這樣的退片方式很炫( ̄▽ ̄)。同時呢,對於主機放在桌子底下的使用者來說,不用再彎下你的懶人腰去按光碟機上的退片鈕啦。

在Ubuntu 8.04的GNOME圖形桌面上,預設並沒有做這個功能。最多就是原先光碟已放入的狀態下,在桌面上的光碟圖示上的滑鼠右鍵選單有個「退出」的選項,但並 沒有「收入」這一項,而且光碟退出後圖示基本上就不見了( ̄▽ ̄)。但不用煩惱,Ubuntu本身是可以自己設定一下就做出軟體進退片這個功能的。
***
首先為各位介紹一個指令,透過它,我們可以在終端機文字模式上控制光碟機開關。
退片:
$eject /dev/scd0
進片:
$eject -t /dev/scd0
後面的"/dev/scd0"這個參數是光碟機的硬體位置,我們也可以用光碟機的掛載點來代替它,例如預設的"/media/cdrom0"。如果我們只有一台光碟機(很多人都只有DVD燒錄機一台),那麼直接省略這串參數只用
#退出光碟片
eject
#收回光碟片
eject -t
也是完全可以的,Ubuntu會自動使用唯一的光碟裝置。請注意不少筆記型電腦的光碟機只能自動彈出托盤退片,不能自動進片,那麼進片的指令就不會生效,只能乖乖用手將光碟托盤合上囉。

這個指令是Ubuntu本來就有的東西,所以接下來我們只要將它化為圖形介面的一部份就可以了。首先我們在GNOME面板(也就是Windows俗稱的工作列)上空白處點右鍵,選第一項"加入面板",它會跳出一個視窗問我們要加進什麼東西,選「自訂的程式啟動圖示」後按「新增」:

再來出現的視窗就是讓我們設定這個啟動圖示要做什麼,請參考下圖中我的設定值增加兩個啟動圖示:

注意這邊的指令就是剛才提到的終端機指令,一模一樣。左邊的圖示可以用Ubuntu內建的圖樣,也可以自己找喜歡的圖片使用。上圖右方就是設定好按「確定」,完成後的模樣。這樣我們的面板上就有了(心理層面上)很炫的進退片鈕啦,耶!!

好像還差了什麼,對了,就是Mac的鍵盤上的退片鍵!為什麼他們就有我們就沒有,我也要…

這其實Ubuntu也可以很簡單辦到,這裡的方法是利用Ubuntu的3D桌面「Compiz」的自訂鍵盤捷徑功能。從面板上的選單進入「系統-偏好設定-Advanced Desktop Effects Settings」,或按鍵盤Alt+F2執行ccsm。如果找不到這個Compiz設定程式的人請安裝"compizconfig-settings-manager"套件,可以透過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,或是在終端機使用下列的文字命令:
$sudo apt-get install compizconfig-settings-manager
開啟設定程式後,進入最上方第一個大按鈕"General Options",點第二頁"Commands",接著參考下圖我的設定(點圖放大):

因為圖太大,我截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畫面,重點就是上圖中的四個設定。Key Bindings中你可以指定任何鍵盤上的按鍵或是按鍵組合。要注意因為Compiz跟GNOME桌面環境原本就有很多快速鍵了,儘量不要設到與其它的功能同樣的快速鍵,會出什麼問題我無法保證!

我取out跟in之意設成退片的Control+Super(視窗鍵)+o以及進片的Control+Super+i,就我所知沒有跟任何預設的快速鍵衝突。

大功告成,現在我們不但學會了指令eject的 簡單用途,也有了進退片的啟動圖示,更讓鍵盤像Mac那樣可以控制進退片了。有時候按光碟機上退片鈕也退不出片子的怪怪情況,例如退片鈕接觸不良,用以上 的方法就可以退片呢(但如果是系統錯誤造成的光碟機鎖死大概也退不出來,只能用退片孔及重開機)。以上,希望可以讓大家更享受使用Ubuntu的過程囉!

後 記:任何文字指令都可以如法炮製,變成這樣的一個圖示;事實上我們可以自己把一大堆連續的指令寫成一個script檔,再將它設定成一條指令,再變成一個 圖示,不過這已經不是一般使用者需要知道的東西了,算是很基礎的程式設計領域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網路或書局都有相當多的資料。所以說 呢,Ubuntu的功能真的是很強大的,只看圖形桌面環境的整合創意能發揮到什了境界而已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虎千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